鐘先生:13412272799
東莞法事超度的功用,也是有一定的限度,超度僅僅一種主次的力量,而不是主要的力量。因此 修善的主要時間在每個人的死前,若在人死之后,由活人超度死人,雖以修善的福報回向給死人,地藏經(jīng)上說,死人也僅獲得七分之一的權(quán)益,其他的六分,乃屬活人所得。
正信的佛教,對于超度的方法,跟民間習(xí)俗的信仰,也頗有進出。說白了超度,原是超聲樂園而度脫苦趣的意思,是仗著親屬親朋好友為其所修善業(yè)力量的磁感應(yīng),并并不是僧尼念經(jīng)的自身有著超度的作用,原是藉著超度者的善業(yè)及念經(jīng)者的持念而起的磁感應(yīng)。
因而,正信的佛教,超度工作中的主體并不是僧尼,只是逝者的親屬。逝者的親屬,若能在逝者臨死之時將逝者心儀的物品,敬奉三寶,布施貧困,而且促使逝者搞清楚代他作了這般的福報,那對逝者的人死之后,有著非常大的協(xié)助。那時因為一念的善業(yè)磁感應(yīng),及其臨死之時的心情寬慰,因此 他的業(yè)識也將感生電流善處。
它是人以群分的基本原理,不能說是封建迷信。若于逝者人死之后,子女親屬以真切虔敬的心,齋僧施舍,作大善業(yè),以其殷勤的孝道,也可磁感應(yīng)逝者的超聲,但此早已比不上在逝者未死以前所做的使用變大。唯其孝道摯誠,如地藏像救母那般的發(fā)慈悲愿,愿為救母而永生永世救拔深谷的一切眾生,憑這杰出的愿力,還行感通逝者,降低甚至殺除逝者的惡業(yè),這不是蠻不講理的封建迷信,只是因為大孝道及大愿心的感通,促使超度者的精力愿力,化入感通了被超度者的業(yè)力,甚至相互連接一氣,因此 可以超度。
因此 ,在正信的佛教,死人的親屬,若要薦拔逝者,原是供養(yǎng)三寶及施舍貧困,并不一定規(guī)定僧尼念經(jīng),僧尼接納施舍供奉,僅為齋供者祝福罷了;因僧尼念經(jīng)是平時的恒課,念經(jīng)是一種持念,也是為求搞清楚持念的方式,目地并不是超度逝者,施主供僧的福報,是因為造就了僧尼的持念日常生活而成,并不是因為計工折扣率的念經(jīng)而成。佛教中雖然有標(biāo)示以念經(jīng)來超度逝者,那時期待每個人親自念經(jīng),萬一自身不容易念經(jīng),或認為自身誦的太少,才請佛家弟子代誦。實際上,僧尼是為佛教的住世及化世而設(shè),并不是專為超度亡靈而設(shè)。
上述所講解的就是東莞法事超度的功用,希望看完能夠?qū)δ兴鶐椭?/p>